《杨绛传》
李雪/著
Tan Jay /
2022-06-26
遍历山河,从容而行,以淡然之心,活出一世华彩。
-
万一父亲有个意外,他若能得亲朋好友照顾读几年书,还能勉强做个小学教员;若无人照看,她就要去工厂做女工了。
-
杨绛之所以能够从大王庙小学的同学中跳脱出来,成为历史河流里令人瞩目的一朵浪花,在这时便能区别得清楚。从小受到科学教养的孩子,与生活在相对封闭保守地区的孩子终究是不一样的。受到科学教养的孩子更加大胆,敢于探索,更加自由,有更多可能,更加博学,能看到更大的世界。孩子可以超越家长,但父母的影响却是伴随孩子终生的。普通家庭或许无法具备知识与资源的优势,却可以在教育理念上无线接近锺鸣鼎食之家。父母在痛恨孩子未能长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时,不如反观自己的言行,或许能找到解决之道。
-
中学时一个人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,这时若读了足够多的且质量好的书,会铺就人一生文字功底的坚实基础。杨绛便是在这时饱览群书。
-
这段书写往来、不能见面的日子,反而成为两人筑牢城堡的砖石。
-
有所爱之人,不以山海为远,一本书、一封信都足以寄托情思。
-
男子的进取与攻击,不尽然依靠武力或暴力。擅长文字的男子可以书信为剑,擅长理工的男子可以专注为枪。
-
爱情里的勇敢最难得,也最可能让人收获美好的人生。
-
对那时爱慕她的男孩子来讲,杨绛怕是倔强又冷酷的角色,但从岁月流转后回望当时种种,这些男孩子怕也是会感谢杨绛的坚定和智慧,让自己没有错付美好时光。
-
对钱锺书而言,见到杨绛这一面前的每一分每一秒,都是这种绝望痛苦交织的不堪。但无论如何,我要见你,我要听你说,我要亲口向你解释,我可以属于你,你可不可以走向我这里?万幸,两人顺利见了面。钱锺书焦虑地说:“我没有订婚。”仿佛等到了什么,杨绛回应他说:“我也没有男朋友。”
-
能够与一人相伴终老的女子,往往具备识人的智慧,还兼具拒绝别人的胆量。
-
虽然年纪轻轻的杨绛十分青涩,但面对形形色色的追求者,她却从不含糊。遇到不喜欢却对自己殷勤的异性,许多涉世未深的姑娘容易迷失自我,轻易陷进去,或是不忍拒绝他人的执着真诚,出于同情兼虚荣的心情接纳错误的人。无论怎样,这种选择往往将姑娘们的人生导向不幸,至少,在波澜不兴的生活下,永远丧失了与知心人灵魂互伴的机会。
-
杨绛与钱锺书,波澜不惊地相识,不慌不忙地共度悠长岁月,温柔而坚定地写就一生只爱一人的誓言。
-
人真正的成长,大多是离家去远方开始的。背上行囊,独自奔赴远方。
-
夫妻情感保鲜的秘诀,就是永不停止精神上的交流。
-
都说分娩是婚姻的照妖镜,自私无爱的男人,无论平时如何体贴,都会在妻子分娩时原形毕露。分娩是女人一生的大事,这时的女人疼痛万分,绝望无助,万事都要依赖家人,诞下的却是两个人的骨血。若遇良人,丈夫担心妻子冷热,体谅妻子的虚弱,妻子便会无怨无悔地忍受痛苦,撑起一个家的天。若是这时丈夫临阵脱逃,妻子所受的伤痛,一生都将无法弥补。
-
在杨绛眼中,她的母亲总是那样忙碌、平和、与世无争。
-
先生居无求安、食无求饱,先人之忧、后人之乐。
-
我在这里,你什么都不会;我走了,你不会也会了。
-
钱家倒很奢侈,我花这么多心血培养的女儿就给你们钱家当不要工钱的老妈子!
-
钱锺书没了工作,一家人却因此能够团聚。钱锺书对杨绛发愿:“从今以后,咱们只有死别,不再生离。”
-
俞斌并不甘心就这样老去,但他的太太已然安于平淡,心满意足地胖了起来。其实俞太太是个美人,白皙丰腴,但俞斌并不满意:“一个女人,怎么做了太太,便把其他给忘了?太太,便不复是情人,不复是朋友,多没趣!她就这样满足了。” 他的女学生胡若蕖小姐点燃了他青春的激情。—— 杨绛《小阳春》
-
她与钱锺书一道去看一幕古装剧《钗头凤》,作者热情地与杨绛攀谈,却不怎么搭理一旁的钱锺书。钱锺书受了冷落,心里恼火,便对杨绛说:“以后你一个人去看戏吧,我不陪你了。”杨绛也不勉强他。以后她每次去看戏,都要先把饭做好,再自己一个人去。
-
她想到姐妹经常将“季康”快读成“绛”,就答:“就叫杨绛吧。”从此开始,“杨绛”真正诞生了。
-
在《围城》序中,钱锺书写道:“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。两年里忧世伤生,屡想终止。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,替我挡了许多事,省出时间来,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。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。” 那时杨绛生活是苦的,心却是甜的。
-
被问及体会最深的是什么,她回答道:“抗战期间,最深刻的体会是吃苦孕育智慧,磨砺人品。
-
那时杨绛要洗婆婆、钱锺书、圆圆还有自己的衣服,钱锺书心疼妻子,就把门关起来偷偷自己洗衣服,却总洗不干净。
-
中国以前的人伦关系: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朋友中,朋友非常重要。其他四伦如能复为朋友,交心而知己,关系定会非常融洽、和谐。我们俩就是夫妇兼朋友。”钱锺书与杨绛的爱情之所以能持续几十年而不减,秘诀大概都在这段话里了。
-
杨绛先生曾讲道:“我认为(妻子、情人、朋友)三者应该是统一的。夫妻应该是终身的朋友,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,即使不是知心朋友,至少也该是能做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。情人而非朋友的关系是不能持久的,夫妻而不够朋友,只好分手。”
-
书稿出版后,钱锺书在自留的样本上写道: To C.K.Y An almost impossible combination of incompatible things: wife,mistress & friend. 赠予杨季康 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:妻子、情人、朋友。
-
他们是将夫妻看作一体的人。杨绛或者钱锺书的牺牲,在彼此看来,都是在为家庭牺牲,他们想让这个家释放出最大的价值。
-
若是这个港湾足够温馨,家人们就有个休息充电的地方。最可怕的是这个抵御伤害的地方成了伤害本身,最应该互相支持的两个人做着互相伤害的蠢事。
-
杨绛在回忆作为钱锺书写《围城》时的后盾岁月,不由得感叹:“抗战时期在上海,生活艰难,从大小姐到老妈子,对我来说,角色变化而已,很自然,并不感觉委屈。为什么?因为爱。出于对丈夫的爱。我爱丈夫,胜过自己。我了解钱锺书的价值,我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,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、创造力而牺牲自己。这种爱不是盲目的,是理解,理解愈深,感情愈好。相互理解,才有自觉的相互支持。”
-
对钱瑗来说,北上新奇又有趣。她已经在上海读过初中一年级,本是要继续读初二的,无奈清华附属中学成志学校校长对杨绛说,钱瑗年龄太小,按照规定只能读初一。杨绛觉得重复上学有些浪费时间,又见北京中学生开会频繁,动辄讨论,念及钱瑗体弱刚恢复,就让她在家学习。钱锺书为她补习语文和英语,杨绛补代数、几何和理化。
-
钱、杨与梁氏夫妇关系也不错,林徽因经常邀钱锺书夫妇去家里吃饭。他们还常去费孝通夫妇家叙旧,也进城看望过沈从文。
-
“她(杨绛)始终认为,人是有灵性、有良知的动物,人生一世,无非是认识自己,洗练自己。人需要改造自己,但必须是自觉自愿。”
-
“伟大感”和“渺小感”同时在心上起落,却也“久久不能平息”。
-
“是什么料,充什么用。”
-
不求“勿忘我”,不求“赛牡丹”,安闲舒适,得其所哉。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,也不用倾轧排挤,可以保其天真,成其自然,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。 然而她并不希望这种超脱变成阿Q式的精神安慰,相反,她希望物能尽其用,人能尽其才,守好初心,做好自己便可以了。
-
自觉自愿地把自己收敛为一个零。”她很豁达,懂得人生的终极意义,也明白自己的位置所在,所以哪怕暂时受到排挤与无视,依然能持平和的心态,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的事。
-
幸福的婚姻让女人变美,她眉眼间全是温柔。即便在单位受了委屈,有丈夫疼惜,自己心胸也开阔,她并不因此而憔悴。
-
“我们只求摆脱羁束,到处阅历,并不想为非作歹”要“消失于众人之中,如水珠包孕于海水之内,如细小的野花隐藏在草丛里。不求‘勿忘我’,不求‘赛牡丹’,安闲舒适,得其所哉。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,也不用倾轧排挤,可以保持天真,撑起自然,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。
-
整理完后,钱锺书很高兴,拉着杨绛的手说:“你是最贤的妻,最才的女!”
-
还能说话的时候,钱锺书交代杨绛,他死后不设灵堂,不留骨灰,恳辞花篮,不举行告别仪式,不开追悼会。杨绛为难:“我自己,这样办得到。你嘛,就很难说了。”钱锺书说:“那就要看我身后的人咯。”
-
大概是痛到极致的人,才会把刺穿她灵魂的苦痛,全然幻化成梦吧。
-
但写到这里的杨绛,会不会希望这几年发生的事就是一场梦,醒来后钱锺书依然在身边呢?
-
我是按照自己翻译的惯例,一句句死盯着原文而力求通达流畅。
-
钱锺书惜时如金的一生,都在这一卷卷笔记中凝结成晶。
-
钱锺书读书向来有做笔记的习惯,他读书不止读一遍,还会两遍三遍地读,笔记也会一再增补,因此笔记的质量很高。
-
钱锺书的堂弟钱锺鲁的妻子陈霞清常去看她。陈霞清每次去前都要与阿姨约定见面时间,因为堂嫂要打扮好后才见人。陈霞清很佩服堂嫂,因为她穿的衣服全是半新不旧的,但特别有气派。看来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是有道理的,人的精气神在骨不在皮,更不在裹着肉身的那层衣服里。
-
她记得钱锺书对她的嘱咐,一直好好生活。她坚持锻炼身体,每天不仅要练大雁功,还要走路。她手里握上七支铅笔,在房间里来回走,每走一千步就放下一支铅笔,直到把七支铅笔全放下为止。天气好的时候,她也会下楼散散步。邻居见她身体硬朗,说她能活到一百二十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