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阅读、游历和爱情》
梁永安/著
Tan Jay /
2022-08-15
一句话,尽情去体验吧。
-
首先要认识本然的自我。
-
人一旦通过这种野性的方式触动自己,心里便会一片透亮,
-
人只有受到阻力时,才能触动自己,反思自己的生命是否真实。
-
社会歌颂的美好女性都是贤妻良母,相夫教子,都是付出型。女性付出以后,自己的生活质量如何,话语权都在别人手里了,命运不受自己掌控。这是我们今天时代转型要面临的重大考验。
-
做任何工作,你历经千难万苦,最后让你不放弃的,实际上还是人,当然这工作首先是你自己喜欢的。和对的人一起做对的事,这可以作为一个衡量标准。但现在很多年轻人选工作,首选工资高,其实方向都走错了。 也是我看的人 不是工作的伙伴 而是心爱的人 选择工作就是选择跟他近一点
-
生命须臾,跟什么样的人一起度过这些岁月,这是最有价值的。
-
做这件事情,这辈子会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。
-
人要先把一个事情做透,做到专业领域里最好的状态,然后这时候才能说你到底爱不爱它,才能说你到底真正适合去做什么。不能因为一开始艰苦就退避。生活从不轻松,苦的过程是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。
-
人生就是这样一个持续寻找、持续探索的过程。年轻人在追寻的过程中,必然要付出很多,苦不是要回避的东西。
-
这个基础阶段是很苦的,但苦过那个阶段,你觉不觉得快乐呢?
-
对方不仅不能给自己提供纾解,反而会拉低自己的生活质量。
-
全世界的不同国家、不同民族的活法
-
年轻人最不好、最不能要的就是只抱怨但提不出建设性、成长性的方案。抱怨和批评只能让彼此负重前行,无益于彼此。
-
爱思考好在哪里,怎么才能做到好,年轻人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思想与远见。
-
企业要有这个眼光,使人在整个群体里获得尊严感,获得一种价值感,人才会产生一种创造力量,才会优化、提升生产力。
-
年轻人的自由时间没了,艺术心情、空间渴望、情感权利也全没了,创造性匮乏,老板们这么做无异于杀鸡取卵。 很感谢自己特岗过三年的选择 轻松自由有思索
-
他们不知道现在年轻人的生活理念、生命态度在变化,工作之外还有更高的价值。人有完整性、全面性的要求,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自由时间。
-
对老板这一代人而言,他们绝对是天然要奋斗
-
社会进步的推动力还是在那些不甘心的人、创业者,有创新精神的大公司上。他们都有很强的主动精神、创业精神、奋斗精神,正好符合国家与时代发展的要求。
-
作为一个后起国家,中国要强起来,富起来,特别需要力量,这个时候依赖什么人至关重要。
-
年轻人在8小时之外,他的生命应该去欣赏艺术、谈恋爱,如果这些时间被侵占了,等于让他丧失了生命旅程真正的完整性,这是很残酷的事情
-
现在年轻人表达、关注的,不是衣食住行等表层的物质问题,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生存,而是对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、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干什么的深度思考。 也许我不知道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但我知道一定不要成为什么样的人
-
他们的社会情感又需要释放,所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自我重生
-
一切工作都是以劳动者获得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为前提,最基本的正义是让全天下的劳动者获得公正,获得自己应该过的生活。
-
生活一定要跟劳动并存,只有能问心无愧地说“现在的生活就是我劳动所得”,才会感到踏实。
-
幸福就在这里,幸福是人的力量、坚持和追求。
-
这是一个拼图时代,没有谁比谁高,自己认真生活,把体会到的事实分享给大家,同时也不要求所有人、事、物都符合自己的期待,这时候每个人才开始真正活得有尊严、有价值。
-
再次,要给这个世界创造、增添一点儿新东西。
-
我们不能因为某些人跟自己的价值观不相契,就否定掉全世界那么多丰富多样的人的存在。
-
首先要培养自己对自然的感情。
-
其次是爱人类。
-
第二,要走出舒适区,在新的领域里寻找人生的可能性。
-
现在这个转型时代我们无法做出预判,所以这时候要像儿童一样保持一颗对世界的好奇心,瞪大眼睛,全神贯注地去体察一些东西
-
第一,要对世界保持好奇心。
-
我有一个朋友,他掌握了33门外语,其中有十几门可以达到工作语言的程度,其余的也可以熟练运用于阅读中。他在学习前五六门语言的时候表示很困难,但是困难时摸索到的方法,给他后面的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,触类旁通,后面的语言学习起来便非常快了。 应了中国那句老话 万事开头难
-
年轻人在整个青春阶段一定要有这种百分之百的努力,不断探索自己和其他事物的关系。哪怕最终发现追求的这件事情并不是自己喜欢的,努力的过程也绝不会白费,那些在探索之路上形成的坚韧的品格、对事物的认识方法,以及精神力、专注力都会保留下来,当我们进行第二次探索时,就会拥有更大的力量。
-
一个人在尝试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百分之百的真诚、百分之百的韧性,而不能浅尝辄止。因为在没有深入一定程度的时候,我们无法得知自己和一件事情的联系
-
去选择你生活的方向,一切交给时间来回答
-
这世上好人和坏人不是按照行动区分的,而是取决于内心的善恶
-
现代社会的起点是文艺复兴,文艺复兴最大的要点,就是释放了人的欲望。
-
人为什么要去寻求理?就是要从内心深处去挖掘善。
-
一个人要有把自己当试验品的坚定信念
-
好人的一个标准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感觉是否幸福,另外一个标准是有没有对别人造成大的伤害。
-
接下来的10年,是我们中国特别不容易的一个阶段。在这个阶段,这一代社会中坚力量要完成从农业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大转变。所以“躺平”成了年轻人的一种新的追求,在新的理念之下,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太合理,需要停一停,然后想一想,我们的生活到底过得对不对。
-
以年轻人一定要活在10年之后
-
以为天下人都盯着自己,自己吓自己,迈不出去也就丧失了自由。很多人心里都应该惭愧,因为一辈子没有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。
-
我一无所知,年轻人要保持这样的自省。
-
凡是开拓性的人都有点儿“丑陋”,凡是完美的人都是过去式。
-
访问一下自己的爷爷奶奶、爸爸妈妈。有的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的爷爷奶奶经历了什么,爸爸妈妈小时候经历了什么,对自己的来路不清楚。知晓过去而展望未来
-
光有勇气还不行,我们的年轻人还需要了解过去,需要联结自己的父辈。
-
因为人类社会关系的进化,出于更好的管理需要,家庭中必须有一个性别的人离开 没有说清楚为什么有一个性别必须离开
-
女性在获得权利的初期,一定不是完美的 这里可以展开讲一讲 女性思想解放的初期经历了什么
-
女性有了劳动回报——工资,不需要依附男人生存,开始有了独立空间。
-
要女性工作者来补充劳动力——男人都打仗去了。
-
女性地位的提升要感谢工业革命的发生,工业革命打开了女性的新天地。
-
内心深处有了自己的生命支撑
-
人需要过一种逆流而上的生活,这种生活尽管艰苦,但可以打开生命的维度。
-
整个青年时代,就是自我觉醒的过程。
-
对世界抱有广大的关切之心。有这种精神的人,才真正活出了生命的价值。
-
对世界抱有广大的关切之心。有这种精神的人,才真正活出了生命的价值。
-
男性的这个特性都被标记在他们的基因里,他们上街买东西,要买什么就直奔那个店,买了就回家。
-
第二,要认识自我。
-
对年轻的朋友,我有三个建议。 第一,人年轻的时候,要多去认识世界,认识世界的多样性,知道天外有天。
-
我们不了解这个世界,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,所以要爱什么人、爱什么事,赶快爱,深深爱,使劲折腾。
-
《走出非洲》的核心是走出。人要能走出舒适区,走出自己固定的区域。走出去才有价值。
-
千万别在你还没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,就把自己固定了。
-
我们的生活特别缺乏一种自由主义精神。我们不了解这个世界,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,所以要爱什么人、爱什么事,赶快爱,深深爱,使劲折腾。
-
他夫人觉得丈夫这么想太好了,觉得他真有怜悯世人的普世情怀,但是她却不允许托尔斯泰这样做,因为孩子们还要弹钢琴,还要学艺术。理想是理想,若要落实到实践层面是绝对不能的。
-
人有时候要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做一些有益的调整,人需要奋斗,不要想着让人生的一切都符合自己的舒展度。其实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无非是协调两个关系:一个是和自然的关系,另一个是和他人的关系。
-
张爱玲晚年在旧金山到处搬家,几个箱子拼起来就是写字台,床也没有,就一个床垫子扔在地上,个人世界一身轻,这是断舍离,也是极简生活。
-
很多现代女性都是从反叛性开始,建立起自己新的起点。
-
“杀”的部分,也就是相互不适应的部分,质量高不高特别重要,能相“杀”的人肯定是看到了对方的价值。
-
是互相增加能量、互相增值的,而不是跟社会比功利。两个人合力能长出一种新的东西,在这个过程中,两个人互相之间的那种温暖、信任,已经在精神上合成一个共同体。
-
里两个不同的生命,能看到对方,体会彼此的成长性、价值点,这种所谓的“相杀”,是一种对生命特别的珍惜。
-
亲密的、相爱的关系,彼此之间百分之百敞开,如果其中一方说出“相杀”的话,这种心意其实是很珍贵的,你可以把它当成一种爱来体会,它是对你生命的创造。
-
爱是爱他的生活,两个人愿意生活在这样一个空间里、精神里,感情是由此衍生出来的
-
单身生活或者说独自一人的生活是一种能够发掘内在自我价值的、具有强大精神成长力量的生活
-
人可以不停地穿梭在三种文明之间,我们的生活本该更自由了
-
一个青年要发展,无非就是三大步
-
第一,认识世界,一定要多游历,多打开生活;第二,认识自我,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能做什么,上限能做到什么,下限能做到什么,找到自己生活的定位;第三,认识生命,这个世界由万事万物共同组成,不只是自己存在,也要认识到世界生命的一体性。
-
我们要培养自己抓住最有价值的那一瞬的能力。
-
这种能力基于你的人文成长,内心深处存有一种渴望、一种追求。
-
文艺复兴奠定了一个基础——世界的核心价值是个人,个人的价值是一切价值的基础。
-
这种独特性使我们保留一种自然经济、农村文化的基本气质。这个气质最大的特点是,人活在别人的阳光里,做事的依据、对错标准不在自己心里,而很大程度上是在集体、家族的逻辑里,所以不会去考虑一个人自身的感情、自身的自由。
-
让自己的生活打开一点儿,尝试做一点儿自己执着的事情,这样你就跟别人不一样了,你就开始有点儿孤独了。
-
孤独要有一种必要的精神气质、内在气质来支撑,如勇敢、勇气、思想,等等,还需要很大的傻气,太聪明的人孤独不了。孤独需要一种单纯的傻气,那种天真气。
-
柏拉图的《理想国》
-
杰克·伦敦曾经是个小混混,偷窃、打架,做过很多不守规矩的事,但他通过读书获得了成长,书籍启发了他,他的善、他的精神追求跟一般人的理想主义不一样,因为他知道恶是什么,读书和写作使他变成一个复杂的好人。 复杂的好人 嗯 人生一种新的选择
-
永远不要用完人、圣贤的标准,去判断、要求他人。
-
每个人的基因中都有原始人的生存密码,原始人没有那么繁杂的知识体系,最突出的是直觉和想象力
-
但是人终归需要一点精神的东西,需要靠心的生活,靠心生活能跟世界建立一种更真实、更神奇的联系。
-
去旅行时,很多人只是在内心感慨异域风情,拍拍照就结束了,其实完全可以尝试把当时的感受诉诸笔端。
-
仅有60多万,而当时全国的总人口将近6亿。 千分之一
-
生活要有新想法。这需要社会中间组织和公共空间,像西方社会,出版社、大学、各种沙龙、咖啡馆,都是中间组织,人在这个空间里有自主性。西方的咖啡馆是艺术家、思想家的聚集地,它的门槛不高,三教九流的人都能进,形成了很多话语空间。
-
到最后,人才会慢慢达到一个新境界,认识生命。
-
年轻人到一定阶段,就开始认识自我。这时候就会有一个选择性问题。要什么价值,跟什么样的人共事,做什么事情,什么最幸福,跟什么人在一起生活,跟异性、同性,还是跟自己,建立起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,在哪儿生活
-
这个世界真正的恶人,是自己处在焦虑中,也给他人输出焦虑。
-
年轻人一定要思考世界再往前走会出现什么可能,要多看一点儿书,查一些资料,给自己一个超前性的定位。
-
有些女性觉得自己是女孩子,很弱,而男性强,所以需要被呵护、疼爱、包容。很多女生沦陷,就是在这里,因为有这种意识,在该专业发展的时候,该努力尝试开拓的时候,她们却忙着去化妆,去讨人喜欢,丧失了生命的内在成长。所学的知识,没有内化成一种精神。
-
女大学生或者女研究生,她们在刚毕业到30岁这个时间段,整个社会环境都逼着她去成家,将她们往这条路上赶。她学了那么多年,这个阶段正是她成长,到社会上体现自己的价值,去做一个专业人的时候,却被压缩到一个框架里,被告知女孩子嫁人最重要。那她此时的生命消耗,即使后面再补,也补不回来了。
-
父母是上一个年代的人,他们的生活幸福观是那个年代形成的,但是下一代人的前景不一样,他们生活在一个跟父辈不同的年代,
-
当代很多年轻人的状态是这样,朋友之间见面的形式是聚个餐,唱个歌,而诸如逛展览、看戏剧之类的文化消费尚属于少数派,所以即使是交往时间很久的朋友,彼此之间也无法形成更多、更深入的交流价值。
-
想要在陌生人间建立流畅交流的信任纽带,目前我们的社会还不具备文化上的储备。
-
人只有获得充分的信息,才能真正有效地生活。这里的“信息”,我认为是对社会的理解,对自然的理解,对“大”的人的脉络即历史的理解,对当下问题的理解。
-
是为自己建立一种有尺度的生活,制定一个需要费力的目标
-
真正有价值的是寻找、珍惜自我
-
活着是为了什么?
-
认识自己
-
热爱生命
-
人不珍惜自己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“妥协”,一次妥协就会成为习惯。
-
态度,不再源于外界的肯定或否定,而是出于内心的决定。
-
只有将“星空”和“道德”内化为自己心中趋于绝对的原则,形成自我尊严和内在尺度,我们才能在与别人的相处中,既坚持价值和原则,又在更高层次上尊重别人。
-
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自我尊重。
-
尊重他人其实处于文明发展的低级阶段。
-
美不美,不能只看外表,还要看见背后那些深刻的东
-
看一个人美不美,实际上还是要归根于他的生命观,他对生活的理解。
-
工作能不能体现生命价值的问题。是不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?跟自己内心热爱的生活有多大的距离?这是他们衡量一份工作值不值得的标准。
-
我觉得最美的人还是那些纠结的人,就是那些整天发愁、自称“社畜”的人,他们一边叫苦,一边干活。如果人只是叫苦不迭,就会陷入虚无主义,闲游乱逛,这才是真正糟糕的。这些自称“社畜”的人虽然叫苦,但还是在北上广深这类大城市兢兢业业上班。他们通过自嘲的方式获得某种心理的纾解。这些人虽然焦虑纠结,但本质是美的
-
看一个人美不美,实际上还是要归根于他的生命观,他对生活的理解。
-
美首先是人性美好,社会美好。
-
人要在与自然、社会的关系里,释放一种创造性。他认为这是美的核心部分。
-
我在云南插队时,当地的少年常常入深山打柴,十几里山路上山爬坎还要挑柴回来,这是很强的磨炼。在这个过程中他要培养一种持久力、耐久力,建立一种内在性格。
-
上一代有个心结,他们不希望自己受过的苦再让下一代经历,于是像襁褓一样把孩子保护起来,从小到大都没让他们受过什么磨炼。这其实是害了下一代。 于是他们的成长就出现了问题——儿童时期很可爱,少年时期就缺乏一点儿阳刚之气,到青年时代问题就会更加突显。这几个时期环环相扣,早期的力量没有被激发出来,到下一环就更难修正。
-
他看世界的一切,包括自己都是一种材料,也就不会传递焦灼的情绪,不会跟别人比争高下,得和失作为自己的生命体验,也看得很从容。
-
艺术生活化的人,渴求的是变化和自由的生活。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之于他都是艺术原料,他把自由放在第一位,也不跟人争利益,争得失。世间万物都是他的观察对象,哪怕是现在年轻人深感为苦的工作,也只是他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基础,职场争斗、各种利益等也不能引起他的兴趣。这种人的一生活得像一个精灵。艺术生活化的人,才是艺术家。
-
另一种是行动中的艺术,就是这个人活得跟别人不一样
-
知道人是有差异性的,这个人就是宽广的。
-
不需要某种外在的神圣,不需要某种外在的戒律,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认识世界。
-
相信知识,相信理性,相信人有能力创造一个新的世界。
-
人文主义、人文精神的人。
-
后来的人,是现代人。
-
中世纪时期,成为有信仰的人。
-
早期阶段是自然人,人们很淳朴
-
处于变动之中,没有可参考的未来,没有可对标的过去
-
这个世界是有灵性的,一个有灵性的人,肯定是热爱生命的,看到树木生长,看到群鸟飞起,他有情感触动。 我在云南劳动时,当大雾弥漫,山林深处传来咕噜咕噜几声鸟叫,我会感觉世界特别新奇,这就是万物有灵。一个人热爱土地,热爱生命,他才能真正地去爱别人,爱自己。这是相爱的基础。 现在的人的生活过得还比较窄,从小到大是一元化的教育,传习了农业社会里的单一性。单一性就是你吃得饱、穿得暖,有自己的一块地,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,然后和他在一起生活。以前我们的年画上画两个胖娃娃,一男一女,抱着大鲤鱼,它就代表了人们最朴素的生活愿望与景象,风调雨顺,春种秋收。
-
Q:梁老师,爱的基础是什么?什么样的情况下,人才能更好地去爱一个人呢?
A:两个相爱的人,他们精神上是很宽广辽阔的。爱本身就是一个有大格局的事情,不是房子多大、车子几辆、收入多少。 -
我们凭什么要去爱一个陌生人?我们凭什么要用温暖的心情去面对冰冷的物质世界,以及同样冰冷的人情世故? 我认为凭借的是一种链接,一种同气相求,一种价值观的认同,而这都是很微妙的感觉。这种感觉来自哪里呢?我觉得是源自共同的认知。但这种认知有时会不统一,会有不一样的需求和变化。
-
爱在哪里,其实是没有形成自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