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诌瞎写
Tan Jay / 2025-05-14
很久没写日记了,找个轻松的档口,写写日记,跟自己相处一下。
找个切入口,从学生本职工作开始吧。一个自然的想法就是希望自己三年顺利毕业,虽然延毕也不是不能接受,但还是要努力顺利毕业嘛。因此,这个学期所有使得上劲的地方,我都给论文了,就为了找到一个可以做的 idea。在强攻和快攻之下,在谢老师提出的 fairness 领域里结合秦老师教授的 Empircal Likelihood 方法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。在证明理论的时候,真的非常想联系秦老师,想让老师指导,对不对呀,证明有没有错误呀,逻辑有没有问题呀,等等。但是都一一湮灭在脑海里,真的做不到去打扰老师,因为自己的一点小东西。现实就是,自己证明,自己看,没人帮我看,只能自己判断。走过证明,到了模拟,模型一的效果好到出奇,那贴合的QQ图,觉得自己写的东西也许还能有点意义。很快,模型二的效果坏到惊奇,反复检查也没觉得有问题呀,现在就卡在这里,等写完日记再想想办法吧。
到北师大念书与广师大念书的最大感受,有两个,一是没听过自己任课老师讲课,二是讲座资源很丰富。第一个,硕士生还是有老师上课的,博士生都是自己上台讲,刚开始有些不适应,要花很多时间去准备,等磨砺了一段时间之后,发现自己可以独立挖掘知识,掌握知识,并有条理地讲述出来,就不那么怯场了。老师也会根据你的陈述,就看书还应该从哪些角度去思考,怎样不被书带着走,给出一些建议,我也在学着用到后面看论文中去,至少要做到提取论文核心想法。第二个,讲座覆盖理论到实战,从美国科学院院士刘军教授到具体银行投资实操,还有从中学教师教育改革到生命起源,确实听着很高大上,个人感觉,我能吸收的很少很少,因为自己没有去做过,感受过,任专家讲得再详细,我也是浮光掠影一样,一晃而过。对于讲座,我看标题有兴趣,会去听,但大概率收获都不大。除了文学讲座,能听懂一些。
最近生活节奏方面,发生了一些变化。我会在中午吃饭时间打开播客,听一耳朵东西,边吃饭或者散散步。只听过一次,就垂直入坑了。目前在听的是杨天真的《天真不天真》,E26讲了自我新进化,在运动中找回生命主体性。其中讲述通过运动让自己静下来,听见自己声音,找回自我的分享,让我也想尝试静下来,找回自己的呼吸节奏,所以,我也开始回归运动了。之前不是没时间,而是思想负担太重了,以至于没有多余能量去运动了。我想改变这种不健康的状态,我想重振旗鼓,一边健康,一边学习。开始听播客,一方面是对时间的重叠利用,另一方面是跟看书一样,有智者跟你聊天,引导你,启发你,重振你。所以,我从杨天真的播客里重启了我要运动,要写日记,要和自己好好相处的念头,并纳入行动,甚至,我也想把单车带到珠海,与杨天真一样,边骑行边听佛教40讲。对,我还想将冥想也逐渐养成习惯。以前,我对杨天真没什么喜欢不喜欢的概念,只知道敢于标新立异,敢为人先,现在我发现她很真诚,很直爽,包括自己切胃,药洒一地等尴尬处境的分享,请专业医生聊一聊健康话题,帮助大众重塑健康理念,我觉得还蛮有意义的,我心里把这个人当朋友了。从杨天真的播客作为引子,我又陆陆续续发现了其他优质的播客,就让我慢慢在时间里,感受这些播客带给我心灵的变化,对世界认识的变化吧。
如果说去掉科研的压力,我真的可以每天这样静静学习,然后去运动,早睡,这样的生活我可以过很久很久。广西师大的三年也是重塑了我。第一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,朋友很远很远,大量大量的时间与自己相处,刚开始觉得脱离工作的聒噪,很惬意,时间一长,觉得生活缺少烟火气,缺少热闹,想看到热闹的街道和鲜活的朋友。毕业后,选择工作了一年,我再次笃定,我不喜欢那样聒噪的工作,一天像八爪鱼一样,忙学生情绪,忙备课上课赛课,忙家长焦虑等等。我彻底喜欢这种安静的日子了。已老实,很珍惜。
现在的努力就是希望自己以后不要活在焦虑里,不要活在压力和期待里,做一个简单快乐的自己就好了。闲扯一下好的没的,结束,运动去。